幽门梗阻

幽门梗阻

概述:胃幽门梗阻是溃疡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,占外科手术病人的5%~30%,大多由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,偶见于幽门管或幽门前区溃疡。DU与GU之比为3∶1~7∶1,病死率7%~16%。有时胃幽门梗阻可发生于溃疡周围水肿,非手术治疗往往有效。然而即使好转,长期后果是不良好的,约75%患者其后1~2年内仍需手术治疗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幽门梗阻也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,占外科治疗溃疡病病人的10%~30%。在手术治疗的溃疡病人中,机械性幽门梗阻占5%~20%。

病因

病因:幽门梗阻可因溃疡的局部炎症水肿或幽门括约肌痉挛所引起,亦可由于溃疡在修复过程中形成的瘢痕所致。这两种因素可同时存在,但多以某一种因素为主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
    1.病理分型  胃幽门梗阻分为3型:①幽门括约肌反射性痉挛,梗阻为间歇性;②幽门梗阻为水肿性,也表现为间歇性;③瘢痕性,为持续性,是绝对手术指征。在梗阻的初期,胃壁通过加强蠕动促进排空而代偿性胃壁增厚。
   2.病理生理  梗阻一旦发生,则食物及胃液发生潴留,不能通过幽门进入小肠,甚至发生呕吐,不但影响正常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且可造成大量水与电解质的异常丢失,从而引起全身与局部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。
    (1)全身病理生理改变:
    ①营养障碍:由于摄入食物不能充分消化与吸收,再加之以呕吐,必然导致营养障碍,包括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。
    ②水和电解质的紊乱:正常成人每天分泌唾液1500ml,胃液2500ml,共4000ml左右。每升的胃液中平均含氯140mmol、钠60mmol、钾12mmol。当幽门梗阻时,分泌的液体非但不能回吸收,反而因呕吐使电解质大量丢失。水分的丢失首先影响细胞外液,结果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,细胞内水分外移,使细胞内脱水。如继续呕吐,又得不到补充,则可出现循环衰竭。由于呕吐物中尚含有大量电解质,故可出现下列情况:
    A.缺钾:由于胃液内的钾含量高于血清钾,故当胃液大量丧失时,钾离子即可大量丢失,加以患者不能进食,从食物中不能获得,肾脏又不断继续排钾,可使钾更加缺乏。在饥饿状态下,体内发生分解代谢,结果使钾由细胞内移至细胞外,此时虽有较重之缺钾,但血清钾可仅稍低于正常,易被误诊。
    B.缺钠:胃液内钠的含量虽比血浆低,但如大量呕吐,且又不能经口摄入,亦可引起缺钠。幽门梗阻患者,由于大量呕吐,细胞外液减少,血液浓缩,故血浆钠只轻度降低、亦易被误诊。
    C.酸碱平衡的紊乱:正常胃的壁细胞可使水与CO2生成碳酸,后者离解为H+及HCO3-,H+进入腺管腔和Cl-结合为盐酸(HCl),HCO3则反回循环。肠黏膜上皮在碱性环境中亦可制造碳酸(H2C03),离解后成HCO2和H,前者进入肠液,后者则回至血循环,与血循环内的HC03中和;胃液内的HCl至肠内又与HC03中和,从而达到酸碱平衡。幽门梗阻时,因大量呕吐,使胃内HCl大量丢失,使上述平衡遭到破坏,血内HCO3逐渐增加,破坏了(HCO3)/(H2CO3)的比值,使血内缓冲碱总量增加,pH上升,造成代谢性碱中毒。此类碱中毒,多有低氯及低钾,称低氯低钾性碱中毒,为幽门梗阻特有的代谢紊乱。由于血液内钾的缺乏,则在远端肾小管细胞内钾离子也减少,故只有氢离子(H)与钠离子相交换,尿排H+量增多,使尿呈酸性,这种代谢性碱中毒的患者因而有酸性尿的矛盾现象,也是幽门梗阻所特有的现象,说明患者除有低氯性碱中毒外,还有低血钾的存在。
    (2)局部病理生理改变:幽门梗阻常为逐渐形成,即由部分梗阻逐渐加重至完全梗阻。在梗阻初期,为了使食糜能排入十二指肠,胃蠕动增强,胃壁肌层呈代偿性肥厚,但胃无明显扩大。随着梗阻不断加重,胃虽有强烈的蠕动。亦难克服幽门的阻力,胃乃逐渐扩张,蠕动减弱,胃壁松弛,胃发生潴留,呈袋状扩张。
    由于胃内容物潴留,使幽门窦黏膜受到刺激,产生胃泌素,促使胃壁细胞分泌增加,胃黏膜发生炎症变化,甚或产生溃疡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幽门梗阻的特异性的症状是呕吐隔夜食物。是否伴有疼痛以及呕吐的轻重与溃疡部位和梗阻原因有关。
    1.疼痛  幽门梗阻患者,并不一定出现疼痛。如溃疡病经治疗痊愈后,因瘢痕所致的幽门梗阻,虽腹胀、呕吐严重,但一般并无腹痛。在溃疡病的发作期,因局部水肿、炎症或幽门痉挛所引起的幽门梗阻,则常伴有明显的上腹痛。幽门管溃疡、幽门前或十二指肠接近于幽门的溃疡均可产生疼痛。此类腹痛多为持续性,进食后腹痛加剧,呕吐后可减轻,多数患者对非手术治疗有暂时效果。
    2.呕吐  呕吐为幽门梗阻之主要症状,呕吐多发生在下午或夜间,如为完全梗阻,则呕吐量较大,内容为所进食物及胃液,味酸不苦,可有腐臭味,常有隔夜食物被吐出,吐后自觉舒适。幽门痉挛引起的呕吐,呕吐量不大,很少有隔夜食,吐物中常含有胆汁。
    3.体格检查  患者多有营养不良、消瘦及明显脱水征。梗阻时间越长,症状越明显,如未经治疗,可出现碱中毒的临床表现。
    腹部检查可见上腹膨隆及由左上向右下方移动之胃蠕动波,少数患者还可见到逆蠕动。左上腹可略加刺激即可出现蠕动波,如在空腹时于上腹部有振水音存在,则有诊断意义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营养不良和电解质紊乱是本病的主要并发症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因脱水常有明显血浓缩,病程较长时可有轻度贫血、低蛋白血症,血清钾、钠、氯降低、已出现低氯低钾性碱中毒时,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,血气分析pH>7.45,B.E>+3,PCO2可降低。严重患者可因尿少而出现血中尿素氮或非蛋白氮升高。如患者有缺钾时,则尿可呈酸性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
    1.胃容物抽吸  是判定有无胃潴留的简单可靠方法。如餐后4h仍能抽出胃液300ml以上,或禁食一夜后晨起可抽出胃液200ml以上,提示胃潴留存在。若胃液中混有宿食,则支持幽门梗阻诊断。
    2.盐水负荷试验  抽尽胃液后,注入等渗盐水750ml,30min后再抽出全部胃内容物,若达400ml以上,可认为有幽门梗阻存在。
    3.X线检查  腹部X线平片可见胀大之胃泡。如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,可明确诊断,且可了解梗阻之性质,但对有严重梗阻之患者,由于胃内有大量食物存留,影响钡剂之充盈,故常不能判明梗阻之性质。对此类患者可先行胃肠减压,待吸尽胃内容后再行钡餐检查,常有助于诊断。
    4.纤维胃镜检查  纤维胃镜检查不但可确定梗阻之有无,同时可确定梗阻之性质,并可做刷洗细胞检查或活体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,如胃潴留影响检查,可在直视下吸引后再行检查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溃疡病史及典型的症状与体征,诊断并不困难,但引起梗阻之确切原因,以及某些少见之上消化道梗阻性疾病包括外在性压迫,则需采用某些特殊检查才能确诊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胃溃疡幽门梗阻应与下列疾病鉴别:
    1.胃幽门部硬癌  病期较溃疡性梗阻短,X线钡餐检查出现幽门部充盈缺损。胃镜加活检可明确诊断。
    2.成人幽门肥厚症  X线钡餐发现幽门管细小而外形光滑,十二指肠球底部有凹形阴影。
    3.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梗阻  如十二指肠肿瘤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;环状胰腺、胰头癌等。
    4.胃黏膜脱垂间歇性上腹痛  制酸剂不能缓解,改变体位如左侧卧位时可能缓解。X线钡餐表现为十二指肠球部“降落伞”状缺损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  1.纠正水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  对病史较长之严重患者,应首先纠正脱水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。
    (1)轻症患者:由于溃疡病所致之幽门梗阻,胃酸一般较高,呕吐后丢失的氯多于钠,故补液可全部用生理盐水,待尿量增至每40~50ml/h后,则可由静脉补充氯化钾,此法常可使脱水和轻度低氯性碱中毒得到纠正。
    (2)危重患者:二氧化碳结合力超过30mmol/L或血氯低于85mmol/L,则除纠正脱水外,尚可静脉给予2%氯化胺溶液。但此种溶液不仅对肝脏有影响,且治疗效果也欠佳,现多已不用。近年来,多应用0.1mol HCl溶液作静脉滴注治疗低氯性碱中毒,效果良好,补氯量可根据血Cl的测定来计算:
    补氯量(mmol/L)=血氯下降值(mmol/L)×体重(kg)×0.25
    所得的mmol/L数,按0.1mol等渗HCl溶液1mmol=10ml计算补给。
    例如:一幽门梗阻患者,体重60kg,血氯测定为75mmol/L,按以上公式计算则为:
    补氯量=(103-75)×60×O.25=420mmol,即需补0.1mmol的HCl 4200ml
    盐酸溶液须经静脉插管缓慢滴入腔静脉,并应在24h输完。在输注期间,应根据Na、K+丢失情况,加入等渗盐水及氯化钾溶液,同时应每4~6h重复测定K、Na、Cl二氧化碳结合力,随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    2.改善营养  幽门梗阻患者由于长期呕吐,营养情况一般较差,因此除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外,尚应补给足够的热量,以免过度消耗自身的脂肪和蛋白。但一般的静脉补液,每天所供给的热量有限,故对病情较重营养很差的患者,应给予全胃肠外营养。
    3.胃肠减压  有效的胃肠减压不但可以解除胃潴留,同时也可使胃本身的血液循环及黏膜的炎症得到改善。对一些较重的患者,可用等渗盐水洗胃,以便使黏膜迅速恢复,有利于手术或进一步检查。如梗阻系因水肿或痉挛所致,经减压后,随着水肿的消退,症状可以得到缓解。
    4.手术治疗  幽门梗阻为溃疡病手术治疗的绝对指征,但手术方式的选择,则应根据病人情况,设备条件以及技术力量来决定。应以安全、有效并能根治溃疡为原则。
    (1)术前准备:术前准备要充分,纠正水、电解质、酸碱平衡失调,改善营养状况,洗胃3天以上。消除胃局部的炎症与水肿。
    (2)手术方法:手术治疗胃溃疡幽门梗阻仍以胃大部切除毕Ⅱ式手术为主。也可考虑行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加胃窦切除术(SV A),毕Ⅰ式或Ⅱ式吻合。术后远期疗效优良,溃疡复发率低。对于DU伴幽门梗阻者,除以上手术外还可选用扩大壁细胞迷走神经切断术加幽门扩张术,或附加引流术。单纯胃空肠吻合术不宜采用,因复发率(吻合溃疡)高达30%~50%。

预后

预后:经短期内科治疗无效,说明瘢痕挛缩为引起幽门梗阻的主要因素。经手术治疗解除梗阻后,90%以上可获得满意疗效。

预防

预防:积极有效的治疗溃疡病,防止出现痉挛性、水肿性和瘢痕性幽门狭窄而引起的梗阻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